聚簇索引和非聚簇索引
聚簇索引(Clustered Index)和非聚簇索引(Non-Clustered Index)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两种不同的索引类型,它们在数据的物理存储方式、查询效率、使用场景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区别。
聚簇索引(Clustered Index)
定义:
- 聚簇索引是一种将表中的数据行与索引按顺序存储的索引类型。在一个表中,数据的物理存储顺序与聚簇索引的键值顺序相同。
特点:
- 唯一性:每个表只能有一个聚簇索引,因为表的数据只能以一种物理顺序存储。
- 存储结构:聚簇索引的叶子节点包含实际的数据行,而不是指向数据行的指针。这意味着通过聚簇索引查找数据时,不需要再进行额外的回表操作。
- 查询性能:对于范围查询(如
BETWEEN、<、>)、排序操作,以及需要读取连续数据的查询,聚簇索引性能较高,因为数据物理上是连续存储的。
应用场景:
- 适用于频繁进行排序操作或范围查询的列,例如日期字段、自动递增的主键字段等。
- 在 MySQL 的 InnoDB 存储引擎中,主键通常被默认用作聚簇索引。
非聚簇索引(Non-Clustered Index)
定义:
- 非聚簇索引是一种独立于数据存储顺序的索引类型。非聚簇索引的叶子节点存储的是指向数据行的指针,而不是实际的数据行。
特点:
- 多个索引:一个表可以有多个非聚簇索引,因为这些索引不会影响数据的物理存储顺序。
- 存储结构:非聚簇索引的叶子节点包含索引键值和指向对应数据行的指针。这意味着通过非聚簇索引查找数据时,可能需要通过指针进行额外的回表操作来获取实际数据。
- 查询性能:非聚簇索引在精确查找(如查找某个具体值)时性能较好,但对于需要大量回表的查询,性能可能不如聚簇索引。
应用场景:
- 适用于需要快速查找特定值的列,例如用户名、邮箱、唯一标识符等。
- 可以在需要多个查询条件时使用多个非聚簇索引。
聚簇索引与非聚簇索引的比较
-
数据存储:
- 聚簇索引:数据按索引键的顺序存储,叶子节点包含实际数据。
- 非聚簇索引:数据存储顺序独立于索引,叶子节点包含指向数据的指针。
-
数量限制:
- 聚簇索引:一个表只能有一个。
- 非聚簇索引:一个表可以有多个。
-
查询性能:
- 聚簇索引:适合范围查询、排序操作,因为数据物理上是连续存储的。
- 非聚簇索引:适合精确查找,但对于范围查询和需要回表的操作性能较差。
-
空间开销:
- 聚簇索引:由于数据按索引存储,不需要额外的指针存储,节省空间。
- 非聚簇索引:需要额外存储指针,空间开销更大。
总结
- 聚簇索引:数据和索引是合二为一的,适合那些需要排序和范围查询的场景。
- 非聚簇索引:数据和索引分离,适合快速精确查找的场景,可以创建多个,提供灵活的查询优化手段。